不少人會為新的一年立下新的志向,不管只需在1月1日當天實踐還是要一整年的時間,這已是一個悠久的傳統。未知道這傳統的由來,但筆者仍記得於學生時代常被鼓勵在元旦當天多行好事。然而大多數人皆會選擇一些為改進自身的計畫,譬如於一天、一周,甚至是一個月內進行酒禁。認識某人他每年的計畫總是於2月期間滴酒不沾。他以堅毅的意志緊守著對自己許下的承諾。問題是每年來到1月下旬及3月上旬,他也總會喝得更多來彌補2月份的缺失。
1月的英文名稱「January」源於古羅馬神祇「Janus」,也許從中可猜到新年決志的由來。二千多年前的羅馬人,習慣以向Janus許下諾言來開展新的一年。估計當年羅馬人對許下的承諾跟我們今天所立下的志向差別不大,實踐的機會極微。這正是新年決志的最大問題──我們於元旦日顯得信誓旦旦,到了1月2日便忘記得一乾二淨。
2017年香港將選出新的行政長官,寶座最終花落誰家仍屬未知之數,但筆者期望全數有望當選的候選人皆可立下同樣的新年志向。建議他們立志竭盡全力解決兩項於我們社會內造成深層裂縫的難題──社會及經濟差異與住屋成本高企。當然,這兩項難題相互緊扣,絕不可只處理其中一項而把另一項置諸腦後。我們的下任行政長官,不管他或她是誰,也要明白成功與否,將只取決於如何應付此兩項難題。要他們於新年定下如此宏願,實在再適合不過。
來任行政長官必需信守承諾,不可食言。然而,我等平民百姓卻能許下無法達成的志向。閣下大可允諾自己要變得更堅定自信或對地球環境更加負責。根據美國大學研究學者指出,這些都是近年逐漸流行的新年決志。其他普遍的選擇皆是一些很快便告遺忘的決定,例如多吃健康食物、減重、多作運動、少喝酒或戒煙。另一個受歡迎的志向是存多些錢,但這更似是個夢想。決志選擇雖多,但為改進自身的承諾大抵最能實踐──少一些暴躁性情、多一些樂善好施。近年「屏幕世界」成癮問題亦得好好控制──「我承諾將花少些時間呆望細小屏幕」,這是個開展新年的極佳方法。
必須提防,許下的志向愈多,違背諾言的機會便愈大。美國研究發現,百分之九十的新年決志會於一星期內放棄,其中女士的表現更遜於男士。事實上我們需要立下第二個志向──「我承諾將不會違反許下的承諾」, 這麼一來,當失敗時良心所受的責備亦將加倍。承諾雖難,但祝願則輕易得多。筆者僅此祝願香港社會不公平情況大幅改善,政治化問題得以紓緩,住屋成本回復理智水平。2017新年快樂。
清洪 清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