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訂閱
《星島電子報》 日報新聞 即時新聞 昔日新聞

主頁 | 要聞港聞 | 國際 | 中國 | 社論 | 財經 | 地產 | 娛樂 |
教育 | 副刊 | 馬經 | 體育

 
副刊    三個建築師的灣仔故事新椅子藏舊歷史
2017-01-01

兩年一度的深港設計界盛事《深港設計雙年展》,今次首度以香港做主場,並以「互動雙城」為題,透過一連串專題講座、設計裝置及大型展覽等,展示深港兩地在設計及創意行業的最新發展。是次「雙年展」舉辦了「Public Seating 公共座椅展覽」,邀得八位設計師在利東街及合和中心附近,設計一系列具灣仔特色的椅子,並放置至明年2月讓巿民細心欣賞。

三位有份參與設計椅子的建築師楊理崇(Wyan)、杜澄興(Derrick)及葉健倫(Angus),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,暢談設計理念,如何利用作品道出獨特的灣仔故事。

時代巨輪一直向前,景物全非每天都在香港重覆上演,以灣仔利東街為例,以往是有名的「囍帖街」,現在已成為商場及豪宅。為了延續歷史的脈搏,《深港設計雙年展》邀得八位建築師設計八張具灣仔特色的椅子,其中楊理崇、杜澄興及葉健倫分別以活字印刷、填海及縫去述說他們的灣仔故事。

Wyan的椅子名為「身身相印(Type-tattoo)」,皆因50年代的灣仔是香港印刷業的集中地,加上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,故以石屎結合金屬板,營造以前用鑄鐵做「凸字粒」的感覺。他說:「雖然印刷廠在社區重建後已煙滅,但我想將歷史的一部分加入椅子內,讓巿民坐_時能感受到何謂活字印刷。銅面上的文字提醒我們,每一個字粒的鑄造都是承傳蚨賵麊熄Е峇u藝,而每天的日光亦會將文字反射到周圍的環境中。」

Angus以「縫(Growing Crack)」為題,將利東街今昔的「天際芋v作對比,並以混凝土中長出小麥草來代表生命力。他說:「利東街以前的唐樓較矮,抬頭望上去的天際角S平又直,現在新樓則較高,將兩條天際身拮磭K會形成一道裂縫,而恰巧唐樓亦經常出現裂縫,中間甚至會長出植物,所以新樓落成亦變相為灣仔區帶來活動。」

Derrick的設計靈感則來自灣仔填海,故將作品命名為「土也(Soil)」,亦以土壤成為椅子材料的一部分。他說:「海岸赤漫策飌ㄓF是界限的擴張外,亦代表一種意志、一種張力及一種遺忘,海填充了土,就真的成為地了。」

新舊之間的矛盾

城巿急速發展無可避免,在舊區重建這個棄舊換新的過程中,如何保存歷史意義,更值得你我深思。三位建築師不諱言新舊之間永遠存在茈椄煄A拆卸舊樓亦是職責所在,但如何在新設計中融入舊社區的氛圍,才是重中之重。Wyan、Angus及Derrick認為香港社會對保育的意識在近幾年已加強不少,政策上亦有配合,故勿論力度是否足夠,起碼看到巿民及政府已踏上保育的起點。Wyan說:「就像中文大學原址雖已變了住宅,但亦保留部分建築物作紀念。」

Angus亦附和說:「興建新樓是社會必需配套,但新建築應盡配合社區氣氛、環境及歷史去做設計,好似囍匯的設計過程亦有參照當年『囍帖街』氣氛,包括街道兩旁有店鋪,而且門面很飧芋A雖然永遠代替不了舊有的味道,但最少看到建築師尊重社區環境。」而Derrick則提倡舊物新用也是可行之法:「舊與新當然存在抗衡力量,但最重要是向前行,舊物的意義遠比物件本身重要,所以如何將蘊藏的意義展示出來才是重點。」

常說香港是「創業沙漠」,三子亦認同在寫字樓的工作無可避免要配合商業考量,但只要好好利用工餘時間,依然可以為創意找到「歸宿」。

Derrick說:「香港的生活密度很高,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、空間及預算創作,以及在發展商、政府及財務機構中取得平衡,是作為建築師的一個大挑戰。其實創作除了作者本身外,受眾亦是重要的土壤,香港人生活忙碌,閒暇比較少,甚少有時間去感受及細味不同的創意,這種『閒情逸致』正正是成就創意的重要元素。」

即食文化要糾正

Wyan希望業界糾正「即食文化」,給予時間去蘊釀更好的創作:「不單是建築行業,整個設計行業的即食文化也要糾正,今日叫你諗橋,後日便要呈交計畫書,大家好像不覺得設計需要時間,以為捱一晚通頂就能『咇』出來!」他坦言就算台灣、日本及內地的設計也較香港精美,正正因為香港欠缺時間及成本,「時間在香港等於金錢,好像起樓要根據時間表,一日也不能遲,要不便違反了合約,所以細節位永遠不夠心思;有時建築師想用新物料,大家卻不願多冒險,只想留在Comfort Zone。」

Angus則希望本地設計能百花齊放:「大家也覺得外國的建築師特別叻,所以特別出名,比較崇洋,但這些創意是否香港設計師做不到的呢?那可不一定,我的願景不是要揚威海外,只望本地人都留意及尊重香港設計師的能力。」

理想歸理想,現實生活卻是充滿無奈及妥協,正如香港新樓盤的「奇則」亦是因為巿場需求應運而生,不但成為香港的獨特文化,更「奇出國際」!

Angus對此大表無奈:「作為用家,我也不喜歡這些『奇則』;作為建築師,我也不會想畫及想用,但無可否認是巿場需要才衍生這種樓盤。不過,作為一個想上車的普通巿民,我是否真的有選擇呢?可能大少少的單位我已負擔不起,這種欷歔只有香港人才會明白。老老實實,我日日幫人起樓,也只是去年底趁樓巿回落少許才L車邊上車,我只知道有住屋需要,也不知道現在買樓是明智與否?」

Wyan則說:「設計也是講供求關係,假設有時裝設計師做了一件新奇的衣服,但沒有人去買,最終也是要改變設計去迎合巿場需要。現在的『奇則」一來是因為政策支持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;二來是樓巿的入場成本太高,這些三、四百萬的『茤苤z才有價有巿。建築師唯一能夠控制的是做好細節部分,例如洗手盆的尺寸,水龍頭位置如何方便細單位的用家。」

撰文:彭形影 攝影:鄧國良

彭形影 Design